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油漆工場

油漆工場
啟用年代

1935年

1935年啟用的油漆工場,當時稱為塗工職場,主要負責客、貨車外觀塗裝工作。連棟建築中還包含電機職場與縫工職場,皆是客車內裝設備的維修場域。

 

位於廠區邊陲地帶

油漆工場為一層樓的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工場平面為矩形,結構與客車工場相同。由於塗裝已是車輛檢修流程的最後幾項工序,在規劃時就將施作位置安排於廠區最東側,廠房配置及股道與客車工場相互對應,兩者之間利用移車台移動。

 

漆塗裝需求量大減

建物最南端為油漆工場的辦公室及材料存放區,管控所有的漆料。1959年台鐵曾收購位於台北機廠南側的松山油漆場,更名為造漆工場,生產車輛塗裝的專用油漆,但已於1993年裁撤改為向外採購。後期車輛塗裝需求量降低,連油漆作業也縮編為外包。

 

油漆工場連棟建築的最北端為電機工場,早期專門維修客車電燈、電扇等簡單設備。緊鄰南側的縫紉工場,則以縫製客車內裝織品為主要業務,1955年改為維修柴油客車的內燃機工場,1962年隨著柴電工場啟用而搬遷,原位置併入電機工場。電氣化後因增建電一工場,而將電機工場改為電三工場,並設置電子室以維修電聯車的精密電子設備。

通風需求擺第一

因應塗裝過程中的通風及採光需求,油漆工場屋頂設有太子樓,其形式與客車工場完全相同。為避免油漆過程產生的化學氣體造成員工不適,廠房加裝大型抽風設備朝東側排風,並設有紅外線乾燥室,以加速車體油漆乾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