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鐵道文化資源交流論壇圓滿落幕!林鐵、糖鐵、台鐵、高鐵齊聚一堂

  • 發布日期:2019-08-21

2019臺灣鐵道文化資源交流論壇

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於108820日舉辦「2019臺灣鐵道文化資源交流論壇」,對外說明博物館整體規劃願景,並邀請林鐵、糖鐵、台鐵、高鐵等鐵道資源經營單位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各自經驗。會中同時亦邀請專家學者講座及與談,針對世界工業遺產轉型以及如何以善用文化資產開拓新觀眾。

與民眾持續對話充實未來展望,建構國家鐵道文化資源網絡

論壇由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開場並擔綱「議題一:建構國家鐵道文化資源網絡」主持人,開幕致詞說明臺北機廠多年來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方得以在首都蛋黃區保留約17公頃面積的國定古蹟,而甫於815日正式施行設立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是邁向未來重要的一步。以往新興博物館的建置多為先發展硬體,然而國家鐵道博物館在文化部鄭麗君部長的指示下,以軟體規劃先行,帶動文化資產修復轉型、鐵道車輛與文物技術的保存維護與傳承。國家級博物館的使命必須深刻研究鐵道文化,同時亦與台灣的民眾生活記憶對話,藉著回顧與反省臺灣過去發展的內涵以充實未來的展望。

首先第一場演講由長期投入鐵道研究和保存的洪致文教授,談「國家鐵道文化資源網絡的建構歷程與未來願景」。世界的鐵道技術自工業革命後大約每隔五十年左右即會經歷技術的轉換,因而收藏這些舊有技術的鐵道博物館即應運而生。而近代的技術發展太快,幾乎每三十年或更短的時間,車輛就會面臨汰換,因此更突顯保存的即時性與急迫性。台灣三十多年來透過許多民間發起的運動,除了促請保留珍貴車輛與經典車站之外,也呼籲無形的鐵道文化亦是值得研究保存之面向。為此,臺灣需要成立國家級鐵道博物館,有系統地從文化路徑觀點爬梳和蒐藏鐵道文物,建構臺灣鐵道文化保存技術典範,並與世界鐵道之歷史文化連結。

擔任國家鐵道博物館規劃單位代表的林雋怡建築師,則從軟體面與硬體面談論國家鐵道博物館規劃方向。鐵道除了帶動時間與空間的革命、促進城鄉發展,更透過文學、音樂、電影,紀錄經濟起飛離鄉情愁的日常光景。臺北機廠設置於1935年,見證了台灣現代化的腳步與鐵道發展歷程,廠區內遺留的車輛檢修流程和勞工文化痕跡,足以作為一座以鐵道主題訴說台灣歷史的博物館。臺北機廠將被形塑成「活的鐵道博物館」,使知識經濟、創新文化在此匯聚,從鐵道資源出發,以橫跨文化、科技、社會的向度策展,恢復動態展示,是能夠訴說故事的博物館。總體空間配置延續場域文資精神,規劃加入新服務設施、主展館、修復動態展演、鐵道劇場、科普中心等,同時將重新連結舊有軌道執行復駛計畫,藉由「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滾動式修正逐步完成,縫合長期被高牆阻隔的都市環境,將空間重新開放給市民參與,創造豐富多樣的博物館體驗。

開拓資源與活化轉型

下午登場的議題二「鐵道文化資源與活化策略」,由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王新衡助理教授主持,高雄舊打狗驛故事館古庭維館長與談。首場由中原大學建築系林曉薇助理教授擔任專家講座,以如何以工業遺產之動態保存實踐社會溝通」為題,從世界各國著名工業遺產轉型個案,分析鐵道遺產動態保存不同營運面向,並藉由典藏展示、教育傳達、跨域合作等多元民眾參與方式,達到社會溝通目的,讓文化資產維護成為社會的國民生活素養。

兩組鐵道經營單位分享則是先請到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黃妙修處長,介紹甫於今年七月獲頒重要文化景觀之阿里山鐵路的歷史與蛻變,從原本因應產業開發需求而建的林業鐵路,近年轉為觀光生態旅遊服務,持續帶動沿線經濟發展。2018年正式成立專屬機構整合林業文化資產和高山鐵道技術,系統性地進行文資保存維護,同時串連嘉義市區多處林業遺址園區,打造主題文化旅遊軸帶。阿里山林鐵極具稀有性和國際知名度,以世界遺產之等級成為臺灣國際外交名片。

過去台灣從日治時期起即高度發展的糖業,如今在臺灣中南部地區留下無數產業遺跡與土地資源,台糖股份有限公司洪曉聰組長(土地開發處文資暨綜合經營組)除了詳細介紹多個糖廠轉型文化園區的變革,與糖業文化專屬的五分車、巡道車、蒸汽火車復駛與司機員培訓計畫等,更表明近年已積極爭取補助進行資源盤點,主動建立文資保存維護措施,同時亦與專家合作南北平行預備線之研究調查,另準備與國家檔案管理局合作推出文獻企劃展,展現另一種善待文資之積極態度。

創新價值拓展觀眾經營

下午場次議題三,由台鐵美學小組召集人吳漢中主持,屏東大學文創產業系葉晉嘉主任與談,主題為「鐵道文化資源與觀眾經營」。專家講座邀請到曾長期經營「松山文創園區」的周琍敏執行長,分享文化資產轉型的過程中,如何突破觀眾過少的藩籬,以各種接地氣的策略爭取更多觀眾或顧客支持。從一些國際著名創意聚落案例,說明創意工作者進駐工業遺址後所帶動的多元文化樣態,以及「松山文創園區」場所經營如何針對專業人士提供服務的同時,亦能為一般觀眾創造文化體驗,並與周邊社群所產生良好互動,共創未來新價值。

本場次的鐵路經營者代表則由臺灣鐵路管理局附業營運中心李永生副總經理先登場,從台鐵最為人熟知的鐵路便當文化談起,另外擅於發揮巧思運用回收道釘和鐵軌打造的文創產品,或是限量發售紀念車票和鐵道列車長懷錶等,均造成收藏風潮。台鐵從發展週邊商品與特殊觀光旅運服務,以人和故事為核心,串連鐵道生活。其業務四大核心:鐵路便當、文創商品、鐵道旅遊、車勤服務,穩定逐年成長創造軌道經濟新紀元。

而臺灣高鐵公司在發展初始即重視文物保存,吳易翰高級專員(高鐵探索館館長),介紹從20032017年高鐵文史庫房自開通前的草創時期開始收藏文物、到庫房搬遷盤點整理,再到推出行動服務車主動巡迴與觀眾溝通企業品牌等經驗,到至今探索館創立的過程,前幾日更啟動其公司名下所有之0系新幹線車輛整飭維修工作。保存及鐵道文化推廣是為了實現四大理念:打造高速鐵道世紀之貢獻與驕傲、橋接民眾與高鐵科技知識平台、闡揚企業優質人文精神、接軌國際給道產業展示舞台。

反思歷史、回應當代的博物館


本日論壇最後,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表示,鐵道乘載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切,凝聚著國民共有的感情和故事,因此國家鐵道博物館必須具有當代性,亦能從過去所累積的歷史反思,回應當代社會的議題。今天交流論壇各場次的成果豐富精彩,均能成為鐵道博物館未來的規劃修正和營運之參考。本次台灣鐵道文化資源交流論壇為首次將鐵道經營者共聚討倫,未來將持續辦理並更深入社會溝通,以國家博物館帶動深耕鐵道文化資源的保存與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