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自即日起至111年11月12日,推出「遊•鐵道」特展,本展覽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企劃,運用兩館典藏與民間藏家提供之物件、檔案文獻、影像資料等,介紹鐵道交通在不同時期帶來旅行手段的變化,從歷史軸線看待臺灣近代旅行史中鐵道的角色,以及對庶民文化的影響。
臺灣山勢起伏、溪流縱橫,在鐵道出現前,南北交通以步行、人力、畜力或是海岸航運為主。本次特展時序橫跨清代、日本時代至當代。由清代巡撫劉銘傳興建鐵路,揭開臺灣鐵道交通的序幕,至日本時代南北縱貫鐵道全線通車後,火車跨越了自然地形屏障,改變人民對時間與距離的感受。隨著鐵道技術及動力性能演進,旅行所需的交通時間縮短、服務品質提升,尤其鐵道路網的擴張串起城鎮及名勝景點,促進旅行活動的發展。從廟宇進香、看博覽會、修學旅行…1930年代的臺灣已具備大眾觀光旅行的規模,戰後經濟復興帶動休憩產業興起,時至今日鐵道觀光活動更是熱鬧蓬勃。
會場展示不同時代的旅遊指南、時刻表、車票,其中有難得一見日本時代花蓮地區納涼觀月會員乘車券、虎尾經斗南至高雄西子灣海水浴場往復乘車券,戰後臺北機廠員工的旅行日誌手稿原件、1957年福隆海水浴場的新聞影片,鐵路電化通車改點時刻表,北迴、南迴鐵路通車檔案照片等,邀請大家從庶民文化的角度認識臺灣的鐵道旅行演進。
「遊•鐵道」特展自即日起至111年11月12日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小禮堂開放參觀,時間為每週二至週六10:00~12:00及14:00~16:00。為提供安心舒適的觀展品質,鐵博籌備處於入口處及展場均提供酒精消毒,進入園區請配合量測體溫及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