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軌跡
-
1900(明治33年)10月,原由陸軍所管轄的台北砲兵工場移轉給台灣總督府,12月1日再移轉給鐵道部,並改為台北工場。
重要相關事件:
台灣總督府繼續鐵路建築,自新竹向南,分段施工。 興築淡水線(1901年8月完工)。1901(明治34年)2月,台北工場機械設備安置完成。
8月,承製台北車站構內之鐵製品、鑄鐵柱、鐵欄杆,以及站前噴水器。 本年度台北工場向外國訂購的客車用諸材料及車輪車軸交貨,乃開始製造客車,同時也開始製造有蓋貨車16輛。另外,尚製造台灣神社鎮座式神輿專用貨車1輛。1902(明治35年)11月,台北工場將北部153臺各式車輛(機關車除外),改裝自動聯結器。1903(明治36年)原清代劉銘傳時期造船廠遺留之可用鋸材器械,移轉至台北工場。同年開始製造各式客貨車及特別車,共47輛。1904(明治37年)10月,台北工場承製之特別車竣工,耗費二萬八千餘圓。
12月,台北工場受基隆要塞司令部委託承製10吋加農砲附屬品。重要相關事件:
2月,日俄戰爭爆發。1905(明治38年)2月,因應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將東航至台灣海峽,台北工場乃派遣職工前往澎湖要塞司令部支援,並承製所需之加農砲附屬品。
5月,承製台灣臨時兵器製造所之加農砲用10吋砲彈。重要相關事件:
5月,日俄對馬海峽海戰。1907(明治40年)4月,台北工場開始接受部外製品之製作訂單。
6月,台北工場承製各式客貨車共140輛,為全線開通後之用。1908(明治41年)主要廠房建築共有組立、製罐、仕上、旋盤、鍛冶、木挽、鑄物、木工、塗工場等9座工場,總建坪1,600坪,職工共504人,其中3/4為台灣人。重要相關事件:
10月24日,縱貫線全線通車。1909(明治42年)6月,為因應縱貫鐵道通車後日漸增多的車輛檢修業務,鐵道部決定擴大台北工場規模,並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塗工場,並在兩工場間設立遷車台。
7月,建築中之台北工場木工場,因天災侵襲而遭到破壞。
10月,台北工場擴建完成。重要相關事件:
自新竹經台中至高雄路線竣工,計長297.3公里。基隆高雄間開始通車。1912(明治45年)5月,預定由台北工場以阿里山產珍貴木材製造皇室乘用特別車(御召列車)1輛,預算約三萬多圓,並向日本訂製馬運車2輛,以應未來皇室於台灣行啟之用。
6月,台北工場新造之直行及夜行列車完工,新式食堂附一等車及新造二等車使用開始。1913(大正2年)4月,鐵道部新造一等客車,耗費一萬餘圓。同時向日本訂製二等客車4輛、三等客車7輛,由台北工場組裝並進行試運轉。
6月,鐵道部計畫由三井物產會社代為向美國購買機關車1輛,並委託台北工場自行承製80輛貨車。本年度台北工場預定製造各式車輛共104輛。1915(大正4年)9月,由台北工場組裝之6輛山線用機關車進行實地試驗。1916(大正5年)12月,為因應台灣糖業及各項產業用之煤礦運輸,鐵道部持續增開臨時列車,以應付島內貨運輸送之需。重要相關事件:
興築淡水線新北投支線,設新北投驛。1917(大正6年)
重要相關事件:
宜蘭線動工,花蓮至玉里鐵道竣工。 受到鐵路本身運輸能力的限制,加上一戰期間帶來的商機,使得鐵路需求量大增,導致縱貫線無力應付的「滯貨事件」。1919(大正8年)本年度台北工場製造之貨車達到250輛,同時也向大阪汽車會社及名古屋車輛會社訂購貨車150輛,以應島內產業運送之需。重要相關事件:
建設縱貫線海線。1921(大正10年)3月,鐵道部對台北工場設置慰勞條例。
7月,台北工場舉辦慰勞運動會。
10月24日,為慶祝台灣縱貫鐵道開通紀念日,台北工場首次對外開放參觀。重要相關事件:
玉里至關山段動工,平溪線完工,集集線通車。1922(大正11年)10月1日,舉辦台北工場運動會,出席的工場員工共一千兩百餘名,眷屬約2,500人。
10月24日,台灣鐵道紀念日,台北工場對外開放。重要相關事件:
鐵道部收購關山至台東段鐵道。 10月,竹南至彰化91.2公里海線竣工。1923(大正12年)10月24日,為慶祝台灣鐵道紀念日,台北工場對外開放兩日,共吸引約萬餘人參觀。重要相關事件:
4月,皇太子裕仁親王台灣行啟。1924(大正13年)10月24日,因台灣鐵道紀念日,台北工場對外開放,並展出清領時期的騰雲號、日本鐵道最古老的德製九號機關車,以及急行機關車五百號及微粉炭燃燒機關車。另,尚展出各式客貨車與寢台列車等,共吸引五、六千人前來觀覽。重要相關事件:
宜蘭支線竣工通車,計長95公里。1925(大正14年)6月22至23日,台北工場展出皇太子及秩父宮專用之御召列車,參觀者多達萬餘人。1926(大正15年)3月,高松宮御召列車於台北鐵道工場整備完成。重要相關事件:
花蓮、台東間東線鐵路修築完成。1927(昭和2年)4月,受台灣鐵工所高雄工場罷工事件影響,台北鐵道工場因有7名職工煽動罷工,而被鐵道部解雇。
5月,台北鐵道工場職工向上互助會成立。 本年度台北鐵道工場預算約290萬圓,除大部分用於車輛修繕,部分自日本購買客貨用機關車9輛、客車新裝19輛、新造貨車450輛。重要相關事件:
鐵道部收購集集線。1928(昭和3年)10月,鐵道部於圓山球場舉行棒球賽,由台北鐵道工場獲得優勝。1929(昭和4年)2月,台北鐵道工場製造之縱貫線急行二等寢台列車完工。
5月,台北鐵道工場移轉計畫開始,預計遷至松山,總預算初估約340萬圓。
9月,台北鐵道工場承製平交道自動警報機。重要相關事件:
鐵道部收購平溪線。1930(昭和5年)3月,松山台北鐵道工場用地購入完畢,並由鐵道省工務局建築課永田悆郎技師等人來臺進行設計,再由總督府鐵道部改良課工事系技師宇敷糾夫細部設計及監造。1931(昭和6年)7月,松山台北鐵道工場新建工程開標,由大倉組以126萬得標。
8月,松山台北鐵道工場新建工程開工。
10月,松山台北鐵道工場機械設備購入。重要相關事件:
9月,九一八事變爆發。1933(昭和8年)松山台北鐵道工場建築工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