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鐵道遺產未來潛力計畫—建構臺中的鐵道地理學與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鐵道遺產未來潛力計畫—建構臺中的鐵道地理學與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團隊名稱

上升氣流工作室

計畫年度

109

台中是因鐵道而生的年輕城市。象徵現代性的鐵道,將台中從泥濘沼澤與小小聚落,改造為面向全球化的中部商業大城。日本時代賦名台中(Taichu),是台中面對世界的第一個名字。
 
我們對這個城市的身世並不了解。這片土地上,日人來前有台灣省城,有仕紳聚落。日人來後填平了低窪的車站地,興建了獨特的高架鐵路、鐵橋,百年來成為台灣獨特的城市鐵道風景。而近百年來乃至鐵路高架化時,前後車站發展不均的情形成為街頭巷議,有些人認為,道路要打通、地下道要填平,回顧歷史,宛如一場「百年追求」。今日來看,我們需要怎樣的城市發展呢?
 
很幸運的是,台中是台灣的老火車站裡,迄今鐵道遺產保存跨越時代最多、種類最豐富的城市,然而這一切並非憑空發生,而是多人、多方努力的集體成果。1995年前後,台中車站因省府的鐵路立體化政策走向搬移危機,幸而串連各地保存運動而原址保留;1998年二十號倉庫開始試營運,背後則有藝術家、省政府對於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多方嘗試。當代的台中能夠在鐵路高架化後能保存鐵道文化資產,則是對過去二、三十年來的歷史繼承——我們,提出不一樣的發展想像「台中綠空鐵道軸線計畫」。
 
這是一場屬於台中對於現代性的百年追求。當代主流的現代性旋律是發展經濟繁榮,「鐵路高架、幸福保證」,用鐵路立體化與土地開發,再一次讓城市偉大。而台中人似乎值得更好的,舊的事物並不是發展的阻礙,鐵道遺產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保存昔日鐵道遺產並好好利用,創造了另類發展(alternative development)的途徑,也為台中人提供「台中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