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願景new.jpg

鐵道與台灣現代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僅是交通移動、產業發展、土地變遷、都市發展等外顯的層面,鐵道作為國家層級的百年基礎建設,同時推動了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的演進。

回顧台灣鐵路百年來的整體發展脈絡,鐵路相關的元素不間斷地以實體、意象、舞台等方式做為記憶與故事的載體,出現在文學、美術、音樂、電影作品中。述說鐵路已是台灣文化與記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深度融入常民的生活經驗,甚至已被視為理所當然而不自覺。

在現今鐵路沿線工業地景紛紛轉型、搬遷,原鐵道路線亦面臨都市發展浪潮而逐步高架、地下化改建之際,國家鐵道博物館必須回應台北機廠的轉型模式應如何理解與定位的討論,而非僅是作為延續台北機廠生命史的最佳途徑方案。

博物館學的世界趨勢已然邁入公共博物館學(public museology)之實踐,除積極回應當代的社會議題,運用博物館技術提出批判性的闡釋,亦涉及不同社會文化對公眾議題的理解與詮釋方式,使博物館成為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場域。

因此,國家鐵道博物館將不只訴說鐵道,更講述鐵道與當代社會成形的關聯性,促發大眾「從鐵道看見台灣、從台灣看見自己」,再現與反思台灣的現代化發展歷程。以「活的鐵道博物館」、「面向公眾,且會說故事的博物館」以及「當代視野和社會關懷」為出發,回應社會各界對國家鐵道博物館的期待,重新詮釋台灣鐵道文化記憶。

其中,「活的鐵道博物館」理念將是國家鐵道博物館規劃過程中最大特色之一,除延續台北鐵路機廠的工廠空間脈絡與場域精神,在工業遺產2.0的概念下,復原之廠房建築、機器設備與鐵道車輛,闡釋的並不止於「會動」的表象。透過空間重建、操作展演與實際體驗,讓鐵道歷史、鐵道文化、鐵道技術的核心價值,於民眾的學習過程中再現與傳承,使其以「活的」樣態重新轉化與展現於國家鐵道博物館的場域中。